Hotforex

Wednesday, January 8, 2014

美国和美元













1.美国这个国家


对美国这个国家熟悉的人很多,但想来大家一般都是定性的了解较多,定量的了解就稍微少了一点儿。所以在此简要地介绍一下美国的情况。


国名:美利坚合众国(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面积:9372614平方公里(本土面积)。
人口:2.703亿(1998年底)。其中白人占83.4%,黑人占12.4%,亚洲人占3.3%。
语言:英语、西班牙语(一些少数民族)
宗教:5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9%。(1989)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人口约60.7万(1990年),其中65.8%是黑人。


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始于1776年。建国后的100年间有了迅速发展。19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很大利益,经济急剧增长,变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有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宏观体制。


美国科技力量雄厚,特别在计算机、医药、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领域,其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而科技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1994年至199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失业率还不到6%。


美国工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资源丰富、生产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而著称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长取得巨大进展,工业设备能力与生产规模都大大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目前,美国的主要工业产品,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铜、铝、硫酸、乙烯、汽车、飞机等的产量,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领先地位。


美国工业布局的特点是发展地区集中,分布不平衡。如汽车工业集中在底特律及其周围五大湖区各州;造船业集中在4个地区,最主要的是以波士顿、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海湾地区;第二个是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圣地亚哥地区;第三个是墨西哥湾各港口四周地区;第四个是五大湖沿岸地区。钢铁工业集中在匹兹堡。飞机制造及航天业则集中在西雅图、洛杉矶等西部地区;高技术工业,如电子计算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等则集中在加利福尼亚洲的硅谷周围地区。


80 年代以来,美国工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一方面,传统工业面临国际上新兴工业国家的剧烈竞争,正呈衰落状态,被称之为“夕阳工业”;另一方面,以高技术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则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整个工业水平下降的趋势。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工业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25~26%的水平。

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农业,1989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最大的一个项目。


美国共有农业用地4.3亿公顷,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人均农业用地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本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战后朝着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 70%,大豆占85%,棉花占32%。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世界市场某一农产品需求关系及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农业生产也关系密切。


美国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居世界前列,第二个主要畜产资源为猪,此外鸡和火鸡的饲养发展也很迅速。美国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60年代开始,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野生放牧形式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个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个人可照料10万只鸡。

美国林业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为1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各州和太平洋沿岸各州。美国林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从幼树的栽培、成材的采伐、运输到木材的加工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此外各大林场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了电子计算机,准确迅速地探测和计算火灾、病虫害和林木生长量。


美国濒临两大洋,境内又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渔业资源。然而,渔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却很小,美国的捕鱼量只占世界的第四位。


美国是世界上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水路空高度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道路、港口及机场设施,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按全国货运及客运分类比较,在全国货运总量中,铁路承担了其中多数部分。1989年,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32.4%;公路货运占27.1%;水路运输占 15.8%;管道运输占24.3%;而航空运输仅占0.4%;在全国客运总量中,私人小汽车承担了绝大部分,达80%;航空占18.2%;长途公共汽车占 1.1%;火车仅占0.7%。


铁路运输曾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时至今日,美国仍拥有铁路41.2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总长度的35%,居世界第一位。1989年美国铁路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二位,客运量则远居世界10名之外。1991年铁路客运里程为2083.7万公里,居世界第十三位。


美国拥有一个以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公路为主的现代化公路运输网,全国公路总长度为640万公里,为世界上公路最长的国家。


管道运输可运送石油、天然气及其制成品如汽油、液化天然气等。1988年,美国管道运输总长度为82万公里,约有70%左右的石油由管道运输,石油产品也有 30%由管道运输。管道运输采用自动化操作,可以从1000公里以外用电脑监控,运输速度每小时8~10公里,但由于不受气候等外部因素影响,能按时交货,途中也不易受损失,故有很大的竞争力。


美国的水路运输由内河航运和海运(包括近海运输和远洋运输)所组成。内河航运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为主体,其中以密西西比河水系的货运量为最大,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左右。美国的海运以近海运输为主,远洋运输仅占海运总量的 1/3左右,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远洋船队总吨位为世界总吨位的40%,高居世界榜首,但到1978年则落到第八位,1988 年更在10名之外。


美国航空运输业起步最晚,但发展最快。目前,无论在客货总运量、航空线路、机场设施和各种类型飞机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美国都明显超过世界任何其它国家。1989年,美国拥有80家较大的航空运输单位,另外还有短途、地区性航空公司162家,共有雇员38万人,拥有各种类型民用飞机28万架。

美国财政体制是一种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财政综合体,三级财政体制相对独立。


由于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20%,所以能在客观经济调节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二战以后,美国政府长期推行财政赤字政策,在1945~1980年间,有26个财政年度出现赤字。里根政府上台后,因大力发展与军工国防有关开支,使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1986年的财政赤字创历史最高纪录,达 2212亿美元。1988年虽有减少,但仍为1551亿美元。1990年因海湾战争,政府财政赤字高达2100亿美元,1991年虽略有好转,但仍接近 2000亿美元。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材料,1992年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2902亿美元。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起中央银行作用。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及对私人银行进行管理监督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为美国政府制订和执行金融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可以通过它所制订的政策直接影响货币的供应和信贷的增长,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现在的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包括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家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以及数千家私营的会员银行。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是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7名委员组成、负责决定全国货币政策,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各区域性分行、会员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活动及业务有广泛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用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由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7名委员和5名区域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其中必须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其余各分行轮流参加)。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是按照1913年国会通过的联邦储备法,在全国划分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每家区域性储备银行都是一个法人机构,拥有自己的董事会。会员银行是美国的私人银行,除国民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外,其余银行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而定。加入联邦储备系统就由该系统为会员银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担保,但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对这部分资金,联邦储备系统不付给利息。


美国商业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主要位置,1980年,美国共有商业银行15082家,总资产为21147亿美元,占金融界资产总额的30%左右。商业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70年代以来各主要商业银行为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增强生存能力,积极开展存贷款以外的业务。由于 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业务,也不能经营证券发行和买卖,故许多商业银行都设立信托部,参与证券经营活动。


非银行金融组织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互助储蓄银行、储蓄放款协会、投资信托基金、养老基金组织、金融公司等。这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大约为商业银行的1倍,故对国内金融界及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对外贸易十分发达,战后初期曾占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1989年为14%左右。尽管美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了很多,但同第二位的德国和第三位的日本相比,仍有一定优势。8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问题还是逆差严重。1980年美国贸易逆差为362亿美元;1984年上升为1233亿美元,1988年为1197亿美元;1991年为1024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引起了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加深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矛盾,在国内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


美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是加拿大、日本、墨西哥、欧共体各国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商品是机器、运输设备、农产品、化工产品、高技术产品、军火等。主要进口商品也是机器、运输设备、还包括石油、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和化工产品、家电产品和轻纺产品。

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低,但规模巨大。199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45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651亿美元,进口额为5807亿美元。


随着经济实力的下降,对外贸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①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贸易地位下降,199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降到13.0%。从1971 年开始,对外贸出现逆差,而且不继扩大。②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来是美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1990年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额均占总额的 61.3%。现在这些国家已成为美国商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们的产品畅销美国市场,严重威胁美国国内工业,并在国际市场上排挤美国商品。③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有所发展。美国出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成本、甚至环境卫生等考虑,越来越多地把消耗原材料和劳动力多或污染环境严重的一系列工业迁往发展中国家,然后再从那些国家进口制成品。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美国同它们的贸易发展较快。1990年,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8.2%和37.8%。


美国大宗出口商品是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农产品。大宗进口商品是矿物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


资本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资本输出额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到1990年,海外资产总额为17641亿美元。资本输出分政府和私人资本输出两种,私人海外资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对外直接投资,用来在国外开矿、设厂,直接控制原料和商品生产。1990年末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981亿美元,占美国海外资产总额的33.9%。在私人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占主导地位。主要投资对象是加拿大和西欧各国的石油提炼和各种制成品的生产。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用于各种矿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由于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不大,加上政治上的不稳定,投资受到很大限制。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利润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70年代以来,外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投向美国。1990年末,外国资本在美国的资产总额高达21762亿美元,主要是间接投资。


对外援助:主要是通过诸如马歇尔计划、《共同安全法》和《480号公法》等援外计划进行的。对外援助分为赠与、贷款和其他援助 3类。赠与分为军事赠与和经济赠与。50年代对外援助以军事援助为主,60年代后以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主,但在某些地区军事援助仍占主要地位。在实行马歇尔计划期间,援助对象主要是西欧各国,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比重日益增大。这些援助都服从于美国政府一定的政治和军事目的,并且是促进商品输出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对剩余农产品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在援助的名义下输往国外的。


国际收支:60年代开始出现逆差,1992年国际收支经常项日逆差为624亿美元。主要原因是:①1971年以后由于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对外贸易逆差日趋扩大;②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在美国投资的增加,外国资本从美国汇出的利润大量增加。

整体实力


按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万亿美元。2002年美国的生产总值大约为10.5万亿美元。2002年同2001年相比,初步估算增长值也可在3000亿美元上下,大约相当于非洲所有国家一年的生产总值。


用美国经济与其他西方国家比较一下,或许可以更容易看清楚它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世界银行公布的2002年度《世界发展指标》报告中的统计数字为例:2000年的全世界的国民总收入即以收入来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1.3万亿美元。美国为9.6万亿美元,占世界总收入的30%多一点,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日本为4.5万亿美元,占世界总收入的近15%,不到美国的一半;德国排在第三位,总值为2万多亿美元,不到日本的一半。7个经济规模最大的西方国家中,德、英、法、意和加拿大5个国家的总收入加起来只有不到6.8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70%。即使加上日本,6个国家的总收入也只有11.3万亿美元,只比美国一个国家多了近1.7万亿美元。这样一比较,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是何等重要,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2.强势美元的缘起


强势美元政策由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在1995年时提出,此后的8年中美国历任财政部长都毫无例外地表示支持强势美元政策。


强势美元政策的出发点,是通过促使美元升值,减轻外债成本,从而有利于吸引和促进投资、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不断进入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以每年平均约4%左右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强势美元政策是其重要政策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说,强势美元政策造就了美元作为世界第一货币的地位。


强势美元的形成是与美国90年代后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分不开的。从1995年开始,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元资产备受投资者的青睐,流入美国的资本不断增长。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of Economic Analysis,Department of Commerce,U.S.A.)的统计,1995年到2000年间,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从4385亿美元大幅增加至10,160亿美元。对美元资产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美元汇率节节攀高。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美元资产的避险资产身份不断得到加强,又带动对美元资产的需求进一步增长,美元汇率也因此得以持续上涨。实际上,美元强势和资本流入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良性循环:资本流入使得美国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继而又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美国,从而使美元强势得以维持。2000年以后,虽然世界经济进入一个低增长时期,美国股市的泡沫也相继破灭,但由于美国货币当局及时恰当地采取了措施,美国经济没有出现硬着陆,相对于其他几大经济体而言,美元资产仍不失为投资者的天堂。根据美联储编制的美元兑主要货币的贸易加权指数,2002年初美元汇率升至1986年以来的最高点108.82。


强势美元带来的一个较为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随着美元汇率的不断增长,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变得便宜起来,同时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显得格外昂贵,这使得进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出口增长的速度,贸易逆差不可避免地扩大了,以贸易逆差为主体的经常项目逆差因此也逐步增长。但是,由于强势美元同时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带来资本项目的盈余,从而使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得以维持,美元汇率也就得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正是看到了强势美元在这个链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美国财政部提出了“强势美元政策”之说,表明了美国政府对美元强势的肯定态度,这对加强外国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而言也是一个积极的促进因素。


美国政府推行强势美元政策的经济政治背景


一、美元强势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的象征。众所周知,尽管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美元不止一次地贬值,但是,坚持美元强势政策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的国策。前面已述,当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元已经接连贬值时,当时的美国政府还是一直强调,坚挺的美元虽对出口不利,然而,它却有助于外国商品进口;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里根总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只要维持美元坚挺政策,美国的经济实力就会不断强大;90年代美国经济之所以持续增长10年,美元强势政策功不可没。作为一个面向全球贸易的国家,美国经济不仅需要出口,更是离不开进口。正因为如此,美国坚持认为,美元坚挺是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巨大贡献。离开了美元强势政策,强大的美国经济实力便很难显现出来。


二、美元坚挺有助于吸引外资,对长期美国经济发展有利。有没有好的投资环境,对美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联邦政府一向认为,美国经济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现长达10年的经济扩展,与美国通过强势美元政策吸引外资不无关系。当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那时亚洲各国外资纷纷外逃,美国正是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果断采取美元升值政策,结果,亚洲尤其是东亚的资本不断流入美国,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


美国政府强调指出,尽管2001年以来美国股市疲软,公司丑闻接连发生,然而,由于美国仍然是投资条件较好的国家,只要坚持美元强势政策,外国资本仍然可以流向美国,这对今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将十分有利。反之,如推行美元弱势政策,就给外资逃离美国创造了方便条件。所以,在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维持美元强势政策势在必行。

三、美元强势政策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虽然对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却始终对通货膨胀的死灰复燃提高警惕。他认为,只要通货膨胀不抬头,美国经济尽管短期内疲软一点也没有关系,从长期看,因低通货膨胀的出现,美国经济将会实现强劲增长。倘若控制不住通货膨胀,那么,要想实现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则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如此,格林斯潘一直主张实行强势美元政策。因为在他看来,实行美元坚挺政策有利于控制商品成本上升,而实施美元疲软政策则促使出口商品成本降低,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的加剧。所以,要保持美国经济实现长期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持续增长目标,实施美元强势政策则是有力的保障。


而现在布什不想放弃强势美元政策,而又放任美元贬值,则可以认为是出于重新竞选总统的需要。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他准备连任美国总统,其中,有两件事非做不可:一件是攻打伊拉克,虽已经结束,但又带来了不少麻烦;另外一件则是保持美元坚挺政策。对于美元能否保持坚挺政策,则还要做不少工作。特别是对制造商和工会来说,布什要下决心,做好它们的工作。如果制造商和工会对政府施加压力,政府顶不住或败下阵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在此关键时刻,政府始终坚持美元强势政策,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强势美元作为一个被频繁提起的“政策”,其内容却从来没有被明确定义过,在强势美元的政策框架下,美国货币当局也从来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赋予美元强势。可见,强势美元政策所代表的无非是美国政府对美元走强的容忍态度,从而强势美元既不能被称为货币政策也不能被称为汇率政策,而只是美国政府的一种态度声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美国的所谓“强势美元政策”与日本政府每天例行的对外汇市场的口头干预似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的改变将会对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价值产生重要而又直接的影响,而政府态度的改变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则是短暂而又间接的,尤其是对美元这样一个完全自由浮动的货币而言,政府若试图通过声明来影响美元汇率的波动,必须配合实际的市场干预行为以强迫投资者形成对美元汇率走向的“市场预期”。


美国总统布什近日公开表示,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没有变。但是,此前,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却多次表示,美元汇率的下跌是“适中的”,并暗示美国政府将不再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作为全球最大硬通货美元的强弱,直接涉及到国际投资者、特别是金融证券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且还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国际经贸。所以,美国政府要人对美元政策的矛盾言论,已引起极大关注。


从美国的长期利益来讲,我想美国可能不会放弃强势美元的做法。因为从现在来讲,美元贬值只能够使美国得到一些近期的贸易利益。但是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来讲,国际资本的流动实际上比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重要。


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使用汇率政策来给自己谋求贸易利益,应该说不符合WTO的规则,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毕竟还是靠发掘内部的需求和利用科技发展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毕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像美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大国也不可能只靠这一点汇率手段来推动自己经济的增长。所以也最多只能是个权宜之计。


美国现在放风想放弃强势美元政策,无非是想给欧盟或者其他一些国家施加压力,希望它们能够加大扩大内需和结构改革的进程,能够采取一些措施缓解美国经济上的压力,促使美国经济的增长。

3.为何弱势美元、强势美元的问题点


我们知道,任何国家考虑问题的基点最重要的只有一点:是否符合自己国家的最大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美国政府自从1995年时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后,也带来了美国贸易赤字的急剧扩大,2002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了4352亿美元;同时,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强势美元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2002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了1578亿美元,2003年的预算赤字突破3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也持续低迷。


美元的下跌与美国政府几年来一直强调的强势美元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对强势美元政策的一番评论使得美元的跌势更加不可挽救。近日在被问到如何定义“强势美元”的时候,斯诺表示,“强势美元”是希望投资者对美元有足够的信心,希望美元成为人们愿意持有的储备货币,希望美元难以被伪造……斯诺称这就是强势美元应该具有的特性,而非外汇市场上美元的市场价值如何。许多外汇市场投资者将斯诺的言论视为强势美元政策的改变,不乏有投资者认为美国政府现在奉行的是弱势美元政策。


强势美元因何难以为继?


在美国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美元汇率坚挺能够为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美元汇率坚挺将使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从而有助于遏止美国的通货膨胀,使得美国经济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无需担心通货膨胀加剧。廉价的进口商品也使得美国公司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盈利,只能通过增加技术投入等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美元汇率坚挺降低了他们出国旅游的成本。因此,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一再重申:坚挺的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布什政府初执政以来延续了这一立场。


如今的美国经济与上世纪90年代称雄全球时的美国经济已经大不相同。由于美国股市低迷、公司丑闻接连不断、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居高不下,再加上美国对伊战争一触即发,所有这些,都促使美国经济的疲软状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观。

鉴于最近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不景气,因而,美国制造商和工会的不少人士主张美元应该疲软,其理由不外是,当美国经济进入低迷的时候,就不应该再坚持美元强势政策,而应需要比较疲软的美元来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由于目前不仅股市疲软,失业率也居高不下,利率也下降到自从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事实恰恰相反,当2003年1月约翰·斯诺接替奥尼尔就任美国新财政部长时,他却强调布什政府将依然维持美元坚挺的政策。直到2003年3月初,斯诺还在坚持美元强势政策。那么,美元政策的未来走向如何?美国国内的看法如何?布什为什么坚持美元强势政策?有没有可能改变强势美元趋势?这些问题均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首先,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达到难以持续增长的程度是美元贬值的根本原因。自1995年美元开始升值以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增加,1998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3%,1999年为3.4%,2000年达到4.3%,虽然从2001年3月份开始的美国经济衰退降低了进口量,但2001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仍高达417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2%,这意味着美国每天要有15亿美元的赤字窟窿需要外资流入来弥补。实证研究表明,OECD各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上升到GDP的4%-5%的范围时,将会采取措施减少赤字,伴随着赤字的减少,货币将会明显贬值。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已经达到或接近使美元贬值的临界点。事实上,目前的情况与1984-1985年有些相似,当时,美元更加强势,经常项目赤字大幅扩张,企业获利能力减弱。事实证明这种情况是不能持久的。在美、日和欧洲等的联合干预下,美元到1987年兑欧洲货币单位和日元的汇率就贬值40%左右。


其次,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可能低于预期。尽管美国经济从有复苏迹象,然而,经济界人士多数对美国今后的经济持续恢复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2002年的一部分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企业弥补2001年下半年调整中大大降低了的库存和政府反恐怖活动而增加的财政支出,其他多种因素仍随时可对经济恢复形成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石油价格是否稳定、企业投资能否增长、私人低储蓄率是否改变、以及房地产业会否出现泡沫破灭现象。库存调整到位后,库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失,经济会随之减慢,美国多次经济周期的复苏过程中出现经济再次下降的情况,即所谓的两凹现象(DOUBLEDIPS)。目前,美国失业率仍呈攀升趋势,4月份失业率竟然超过6%,加上企业获利继续下滑,美国经济复苏后劲将明显不足,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再次下跌则显示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复苏前景信心不足。此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虽然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势头已有所减弱,部分地区的经济仍很疲弱。


再次,美国企业获利状况继续疲软。尽管美经济已出现复苏,但美国企业获利状况却仍不见起色。据汤姆森金融公司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标准普尔500家大企业的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12%,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公布的首季经营利润比去年同期下跌了60%,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上季度的亏损高达542亿美元,创下美国企业亏损额的历史最高纪录。道琼·斯日前对1146家美国企业的调查也显示,自1992年第一季度以来,这些美国企业头一次发生集体亏损,集体净亏损额是32亿美元,这同2001年第一季度的集体净利润额267亿美元形成了鲜明对照。美林证券公司最新的季度调查表明,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将减少持有美国股票的比例,只有22%的基金管理公司认为美国企业的赢利前景好于其他国家,而在今年2月份的季度调查中有46%的基金管理公司认为美国企业的赢利前景好于其他国家。今年5月底和年初相比,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的价格下降7%,欧洲股市上升 4%,日本日经指数上升12%。


最后,安然事件的负面影响、一些著名证券公司如美林证券等恶意抬高美化上市公司业绩误导投资者事件暴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调查、美国政府不断发布国际恐怖组织会袭击美国的警告等导致美国企业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从而使一些外国投资者纷纷从美国股市、债券市场等撤出资金,并转向日本和欧洲市场,直接形成美国市场资金外流。去年,每月平均流入美国的资金高达440亿美元,而今年前三个月每月平均为146亿美元。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美国的经济问题,这里对美国经济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介绍: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各异,各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阿尔贝尔在《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把当代资本主义分为两种模式,英美等国的北美模式和欧洲大陆、日本等的莱茵模式,也称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两种资本主义模式都是在坚持私有制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为核心,鼓励竞争,并通过立法手段为经济运行制定法律框架,规范经济和市场行为。但两种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社会公正,不断完善面向社会各阶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提倡同舟共济、协商一致和长远利益;采取政府干预和政府、银行、企业密切合作的银行资本主义。北美模式基本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强调个人成就,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促进了欧元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黄金时期,欧元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快于美国和英国,1960-1980年30年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英国为2.1%,而欧元区为3.7%。但近二十年来,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欧、日等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福利负担过重,企业缺乏活力,经济发展缓慢。而在美国和英国,自由放任和股权资本主义具有的市场竞争激烈、激励相容、鼓励创新等优点,催生了新经济,推动了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大大彰显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优势,该模式随成为世界各国借鉴和学习的楷模。

但接连不断的美公司假帐丑闻暴露了北美经济模式的弊端。这种经济模式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是一种在1990年代日益突出的倾向,即企业越大越好。企业规模越大好象表示越强大,越有力量。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不惜代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兼并,在1990年代后半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企业并购与经济考虑之间的联系似乎越来越弱了,越来越缺少经济基础了。政治考虑反而上升成为并购决策中的主要因素。美国大企业中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谁是大公司,谁就更有可能接近高级政府官员,就可以花费更多资源去游说国会议员,去影响政府决策,并通过政府的外交渠道得到更多国际商业机会”。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许多美国大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竞争力的见解实际上已经改变,他们将企业规模与政治影响力紧密联系起来,并将政治影响力视为企业的首要追求目标。这样一来,明明知道并购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他们也要进行并购,并为了证明并购的经济效益而对财务数据做手脚。


第二,现在许多美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问题。在现代企业中,普遍由职业经理人员代替股东进行企业管理。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兼并扩张和跨国经营,强化了职业经理人员的作用,加快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大量分散的中小股东难以对经理人员形成有效制约,为经理人员滥用职权提供了可能性。这就使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企业经营者之手,即那些CEO。1990年代美国商界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是,CEO是企业精英中的精英,是他们发动并主导了企业创新浪潮。这种看法也许没有错,但如果因此而将企业事务的所有决定权都交给CEO们,弱化企业内部的权力制约和平衡,那么,这就势必增大企业长远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如果CEO不仅负责企业经营决策,而且也绝对地控制着企业信息披露决策,那么,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出于为自己特殊利益的考虑也可以做出财务信息披露方面不恰当的决定,使财务数据披露为己服务。


另一方面,为鼓励企业经理人员,美国广泛采用股票期权制度(stock option),而且股票期权往往数量巨大。股票期权这一所谓的戴在经理人员手上的“金手拷”有利于经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也使经理人员有足够动力通过关联交易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创造性方法抬升公司股价,牟取私人利益。

第三,国家对大企业监管薄弱。


首先,奉行自由主义的美国原本对企业的监管措施就相对较少,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使国家大大减少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自1980年里根总统以来的历届政府大都采取了降低税负、解除管制、强化竞争的政策,并放开了金融、能源等部门。


其次,美国会计审计制度存在问题。在这方面可以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独立会计公司的经营模式问题。从已经形成多年的情况来看,在美国,独立的会计公司负责定期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核查、认证并帮助加以披露。这种制度就其根本点而言是适当的。但是,随着会计公司自身业务的演变,这种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开始暴露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许多审计公司近年来越来越大的一个客户源泉不是审计客户而是管理咨询客户,因为这些审计公司同时也从事管理咨询业务。在屡屡发生的假帐丑闻中,会计师事务所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既承担公司的会计事务,又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极易和公司沆瀣一气,伪造帐目,而现行的会计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安达信就是一家以管理咨询而著称于世的审计公司。近年来,安达信公司来自管理咨询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来自审计业务的收入。追逐管理咨询业务给坚持会计审计准则带来了利益上的冲突。安达信一类的审计公司知道,它们的审计业务客户和管理咨询业务客户基本是同一些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企业客户的管理咨询业务,审计公司便可能屈服于降低审计标准的要求,牺牲会计规范,放弃对投资者和公众负责的公正立场。这种业务利益相互冲突的问题是美国经济体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美国的政界要员和大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本身曾是大老板,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难以避免,在对大企业如何管理上政界一直存在争议。以安然公司为例,该公司自1989至2001年共捐出竞选资金580万美元,国会议员中有250议员受到过政治捐款,15名高官持有公司的股票。


第四,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泡沫”行为。1990年代后半期,由于诸多国际因素的影响,大量国际涌入美国,美国国内资金市场上供给空前丰裕。许多国际资金受到美国市场的吸引而持续不断地流入美国,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以及美国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但是,这种资金供给上的改善客观上也帮助形成了“廉价资金供给”的局面。一方面,不少投资事实上降低了对企业业绩审查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资金使用者的制约;另一方面,不少IT企业或高科技企业纷纷将自己与“新经济”挂钩,以这种方式获得资金资源。可以认为假账浪潮与廉价资金供给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第五,企业经理人员权利欲和金钱欲急剧膨胀,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美近10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其综合国力,把经济萎靡不振的欧洲、日本远远抛在了后面,美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为经济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司经理人员成为国家的英雄和人们崇拜的偶像,企业主管的权利和金钱欲望急剧膨胀。美大公司主管的年薪高达1000-3000万美元,是欧洲国家的两倍多,再加上股票期权收入,实际收入上亿美元,泰科一名经理人员帮助兼并一个公司得到 2000万美元的奖励,经理人员的人格被暴利侵蚀。2000年,美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出现衰退,大公司的股票面临大幅度下跌的压力,为保护自身利益,做假帐成为公司经理人员的最好选择。


美大公司假帐丑闻不断的直接后果是这些资本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公司出现破产倒闭,连带有关的银行、投资公司出现经济损失,无数投资者的退休储蓄化为乌有,大批工人失业,民众不满情绪上升,政府压力加大。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公司和证券机构的信任,沉重打击了公众对北美资本主义模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市场的信心。美股市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纷纷从股市撤走资金,导致美股市下跌,美元贬值,并拖累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股市走低,给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美大公司会计丑闻并非孤立现象,据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存在类似现象,弄虚作假成为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假帐丑闻必将引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改革和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将成为必然趋势。鉴于美公司假帐丑闻的不断发生和暴露,美国政府提出了十项整改措施,规范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计划组建专门的监管会计行业的公共责任委员会;纽约证券交易所提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必须有半数以上的独立董事,其他措施和建议也不断陆续提出。美国的假帐丑闻也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英国正考虑实施一系列企业改革计划,防止英国重蹈美国的覆辙,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打击企业财务欺诈和不良审计行为的体制。这些举措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北美资本主义模式存在的问题尚待观察。

但假帐丑闻不至于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不会改变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经过自我调整,美经济仍会恢复活力。


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都表明,虽然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后半期取得了快速增长发展,技术创新和生产率都得到大发展,但它在经济体制上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问题。美国也应当与别的国家一样,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假账丑闻浪潮已经给美国国内的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带来了信心重创,“廉价资金供给”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美国许多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已经行动起来,正在努力探讨应对和调整措施,可以说他们正从不同方面或不同角度在对美国经济体制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涉及相当复杂的头绪,需要时日得以完成。同时,受到伤害的投资者信心也需要时日得以复苏(如果不他们不受到进一步重大打击的话)。美国经济体制现在所经历的是一场自身调整,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着美国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这场经济体制调整。

历经多年的积累,2001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在GDP中的比重已经占到约 4%,2002年时扩大至约5%。经常项目逆差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大下去,因为逆差的扩大意味着全球投资者要不断地按照当前价格(包括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来购买美元资产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但是,经过泡沫经济破灭后为提振经济而进行的多次降息,美国利率已经低至42年的低点1.25%,同时,以贸易加权指数计,从1995年到2001年底美元汇率已经上升了约42%,美元的价格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购买如此昂贵的货币得到的回报如此之低,这使得美元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了,投资者会转向其他收益更高的货币,因此将在当前价格水平即汇率水平下卖出美元资产或减少美元资产的购买,在此情况下美元无法避免贬值的命运。


由于美国经济在2001年陷入衰退,2002年上半年正是初步判定经济复苏力度的阶段。2001年第四季度至2002 年上半年,季比GDP增长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显得颇为不稳定;经济复苏仍主要由消费者支出拉动,泡沫经济破灭以来资本支出低迷的状况没有丝毫改善。由于消费者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信贷的增长来带动的,并且美国个人债务水平不断增长,在失业率持续攀升的情况下,消费者支出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受到怀疑,累及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力度的信心。投资者开始转向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澳元等商品货币以及加元等由于其经济基本面良好、国内利率较高等原因而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东亚一些国家货币也受惠于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因素而获得投资者青睐。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2002年美国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会计丑闻也是导致投资者退出美元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安然公司的破产导致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迅速分崩离析,此后接连又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事件,投资者警觉到华尔街企业会计问题不再是一个极其个别的问题,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受到打击,流入美国股市的资金大量减少。


此外,“911”事件以后投资者对美国本土安全的信心遭遇极大的挑战,美元资产的避险功能下降,导致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有所减少。并且,欧元现钞在 2002年1月正式进入流通,标志着欧元启动的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欧元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加强了其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也势必对国际外汇市场的格局有所影响。


最后,从技术层面上来看,GDP的5%是经常项目逆差的临界水平。美联储曾组织经济学家对1980年到1997年间工业化国家经常项目逆差调整的情况做了研究,这项研究对工业化国家在经常项目逆差达到什么程度时要进行国际收支调整,以及国际收支调整对该国货币汇率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根据美联储的研究,一般当经常项目逆差接近GDP的5%时,国际收支便开始调整。调整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货币贬值,以及在贬值一段时间以后(J曲线效应)贸易逆差的收窄;通常一国货币在经常项目逆差达到临界水平的一年前开始贬值。美元本轮贬值是符合上述规律的,美国经常贸易逆差在2002 年末达到GDP的5.2%,超过了临界水平,而美元在2002年初开始贬值。在美联储调查的25个国家中,只有加拿大在1981年和丹麦在1988年分别进行经常项目调整时货币出现了升值,其他23个国家在经常项目逆差调整时出现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个调整过程大概历时三年,货币要持续贬值3年,贬值幅度约为20%。


美国政府曾表示仍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但在八国集团法国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的态度令欧洲大失所望,他在公开场合只字不提美元汇率,也未向八国其它成员国领袖更鲜明地表示美国对强势美元的支持。人们认为,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元下跌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他在出席法国埃维昂召开的八大工业国会议上表示,汇率应由市场决定。布什显然是要借助美元汇率下跌对欧洲的工业国家及日本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加速经济改革。目前美国经济复苏仍然缓慢,欧洲经济几乎陷于停顿,日本则深陷通缩泥潭,在这种形势下,美元下跌将使美国从中获益,因此美国并不担心美元的跌势。而美元下滑,间接增加了欧洲和日本的出口压力,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美国显然希望通过美元贬值促使欧洲降息和日本对银行业进行改革。美国官员私下曾对日本在过去一年出手数百亿美元入市干预汇市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与其买美元卖日元努力打压日元走低,不如把这些钱用于真正的经济结构改革更有效。而日本仍然希望通过干预促使日元贬值,因为日本经济极度依赖出口,日元继续上扬将严重打击日本的出口。日本当局在5月抛售日元以干预汇价的规模创下最高纪录。干预行动旨在抑制日元升势,以使日本出口商受惠。日本央行上周五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当局在5月份总计抛出约3.9825万亿日元,创单月纪录高点。日本的干预行动似乎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令投机者不致将美元推低至115日元下方。人们认为,如果日本当局没有实施干预,美元有可能将一路跌破110日元。(详细分析请看谈谈日本与日元一文)

其实,无论是“强势美元”还是“弱势日元”,其中所隐含的涵义是一样的,那就是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利益的货币价值就是政府所乐于见到的货币价值。日本政府乐见日元走软,是一个以出口导向的岛国经济的无奈。就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弱势美元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我们也就无从责怪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立场了。


首先对美元贬值拍手称快的就是美国制造业者。制造业是美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始于90年代中期的美元持续升值已经使美国制造业者苦不堪言了。根据经济学家的测算美元每升值1个百分点,美国经常项目余额就会下降100亿美元。从1997年到 2001年底美元大约升值了30%,由此导致的贸易逆差大约为3000亿至4500亿美元。出口下滑除了导致美国工业产值下降以外,还使得出口行业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美元的强势刺激了进口的增长,由于进口替代的作用,也使得美国同类行业失业率不断上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纺织业,1997年以来由于美元强势,进口纺织品大量增加,美国已经有200多家纺织厂关闭,纺织行业减少的就业岗位也接近20万个。正因如此,美国制造商协会不断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措施诱使美元贬值。美元的持续贬值对缓解制造业的窘境将会起到直接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制造业失业率。

美元贬值对美国货币当局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数位美联储(FED)官员在最近的公开发言中多次提到,目前美国经济中通胀持续下滑的风险要大于通胀上升的风险。联储官员非常巧妙地避免使用“通货紧缩”这个可怕的字眼,但是早在2002年11月,FED理事贝南克(Bernanke)就曾公开表示,即使通货紧缩真得来临,FED也可以通过利率和其他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来克服它,他提到的非常规工具之一就是联储购买外国政府债券来迫使美元贬值。就在联储等待和观望中,美元贬值已经不期而来。美元贬值带来的进口商品物价上升对阻止通胀率的进一步下跌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美元贬值对物价下滑的缓解主要集中在贸易部门,但是在面临切实通缩风险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


正如技术分析专家们所言,市场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美元的本轮贬值让我们不由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美元贬值。现在看来,美元的这两次贬值存在一个很大的共性就是均面临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调整压力,并且两次贬值都发生在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到达峰值的前一年,均符合美联储经济学家总结的经常项目逆差调整时期货币贬值的规律。那么,参照美元的上一轮贬值周期,加上美联储对25个工业化国家逆差调整时期货币贬值规律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美元的本轮贬值周期远未结束,美元仍然具有继续下调的空间。


美元贬值,特别是对欧元的贬值,大体开始于2002年3月。从2002年3月到2003年5月,美元对欧元贬值在28%以上,美元对日元17个月来约贬值12%,总体上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比价约下跌8%。


对美元汇率的这种走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应日本中央银行的请求,与欧洲中央银行在2002年6月联手进行过干预。但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则听之任之,没有行动。相反,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出席八国财长会议时却对“强势美元”做了另外一番解释。他说,“强势”的意思是指美元使公众产生信心和它的防伪能力,美国政府已经不再根据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市场价值衡量美元的强弱。此言一出,美元对欧元、日元的比价更加下跌。为了防止失控,财政部首席发言人又出来告诉记者:“政策没有变化。”但是,这位发言人又表示,他们对美元最近的跌势感到宽慰,不会反对美元的进一步下跌。

美元贬值的客观及政策因素和投机因素。


就客观因素说,美元定值过高。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是美国经济的好时光,各国金融界对美元和美元资产趋之若骛,把美元汇率抬上高位。据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从1995年7月到2002年2月,美元上涨了35.8%。一般认为,美元价值大约被高估20%-25%。这种状况虽然对美国吸引外资有利,但却削弱了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加剧了美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所以,美元汇率的调整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只要这种调整不是突然的,雪崩式的,对美国来说,就不是坏事。


在2002年,美元汇率的调整时机终于出现了。一是美国经济疲软,复苏乏力;二是美国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上升到历史新高;三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25%?欧洲则是2.5%?欧洲货币市场对资本的吸引力大于美国;四是公司丑闻和战争阴云增加了美元的不安全性。


于是,人们对持有美元这种储备货币的偏好下降,对另一种储备货币欧元的偏好上升。加上投机者的炒作,就形成了欧元炙手可热的局面。说有政策因素,就是指布什政府审时度势,认为美元在这个时机贬值,对促进美国经济复苏有利,对布什2006年蝉联白宫宝座也有利,所以采取不干预政策,让美元汇率随市场走软。


实际上,斯诺此前就多次暗示,美国政府将不再坚持强势美元政策。


在对美元的汇率政策上,自相矛盾的不仅仅是这位发言人,美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这种怪现象:美国总统布什分别于5月31日和本月2日公开表示,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没有改变。事实上却是听任美元贬值。这些表态实际上是含混矛盾的。


为什么对强势美元政策又说得吞吞吐吐呢?主要是怕把话说白了,会影响吸引外资,因为这对美国也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


总之,在汇率问题上,布什政府要找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又不影响外资继续流入的说辞。斯诺的解释和财政部首席发言人的补充,及布什亲自出马为美元打气,无非是为了实现这个有内在矛盾的目的。

其实,每一个政府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货币保持强势,但这主观愿望未必可得到所有投资者的认同。


近期一些美国官员以至总统布什之言论,都极力支持强美元的政策,但这些言论不但未能为美元带来大幅反弹;相反而言,美元兑某些货币的汇价更屡创新低。


细心观察美国的经济,再以大幅度减息作为抵御经济衰退的主要手段,其成效已极为有限;再者,进一步减息的空间相对也减低,况且会为美国正复苏的经济带来不少风险。持续减息只会破坏银行的质素,令呆坏帐增加,为美国的银行系统带来压力。

就美国的经济而言,强美元尤为重要,而低通胀就成为其维持强势货币的主要政策,这政策无疑可以限制了财政赤字,但亦大大削弱了财金官员使用其他的财政手段的弹性。


过往美国完全依赖外来的资本以支撑其经济及货币,一旦泡沫经济爆破,问题就随之而来。目前美国经常帐出现5,000亿美元的赤字,美国可以承受的经常帐赤字应该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以美国GDP为10万亿美元计算,为目前实际会计赤字的一半。


由于美元每贬值1%,大约可纾缓100亿美元的会计赤字,按美汇指数由○一年高峰期下跌至今已超过30%,可谓纾缓了短期美元再度大幅下调的压力,但我们相信,以目前全球经济状况及投资回报而言,美国经常帐未来一年应没有甚么改善,美元的跌势还会持续。观乎近期美国政府对美元现水平采取既不紧张、又不放任的态度,其用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们可以认为,美元强势政策既然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那么,尽管最近美元贬值,也是短时期的现象,就长期而言,美元强势政策将依然继续下去,同时,如果今后世界经济强盛,则美元维持强势显然对美国经济最为有利。这一派主要以美国官方为代表,联邦政府内部的某些经济金融学者也坚持美元应该坚挺的看法。


其他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部分来讨论。

4.美元贬值的影响

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呢?应当说,对不同地区其影响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1.就美国经济本身说是利大于弊,从长期看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美国当前经济复苏乏力的原因之一,是贸易逆差的扩大,而这一点同美元定值过高有直接关系。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过去的强势美元以及由此而来的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收益大于成本。首先,美国消费者从低价进口商品中得到大量消费者剩余;其次,外国资本的流入使美国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特别是对信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再次,低价进口带来低通货膨胀率,使美国能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强势美元也导致美国制造业和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并使这些部门的就业人员减少,带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巨额贸易逆差也难以持续。
自从美国经济摆脱衰退开始复苏以来,复苏势头时强时弱,状态不太稳定。除了本身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石油价格猛升和恐怖袭击阴影不散等外部因素外,美元价格过高导致出口增长受阻和进口大量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巨额贸易逆差又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外国对美国增加进口受到一定的遏制。美元汇率的调整肯定有利于扩大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目前的美元疲软有利于提升美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减少贸易赤字,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望下降。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伯格斯坦认为,美元价值高出实际价值20%至25%。美元每升值一个百分点,美国贸易逆差就会扩大100亿美元,除非美国的汇率政策逐渐调整,否则将来弥补贸易逆差的过程会非常痛苦和非常激烈。
更重要的是,美元价格下跌导致出口的增加,可以刺激美国的生产,有利于美国企业扩大出口和增加就业,从而使美国经济复苏速度加快。目前,一些企业界人士已经在考虑提高产品价格,这对美国企业扭转一年来利润持续大幅度减少也比较有利。从而使美国经济的复苏更有保证,步伐可以更快些。
这从2003年第1季度的表现已经初见端倪。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去年第4季度美国出口下降了5.8%,今年第1季度虽然仍是下降,但其幅度已缩小到 1.4%?在进口方面去年第4季度是上升7.4%?今年第1季度是下降7.1%。因此,贸易逆差将较前缩小。这当然同美元贬值有关系。另外,美国企业界对通货紧缩十分担心。美元贬值后,进口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可对通货紧缩起扼制作用。当然风险也是有的,美元贬值后,外资进入美国的吸引力会减弱。但是,只要美国经济复苏有力,美国的投资环境仍然是有竞争力的。最近美国股市的回升,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但是,美元汇率下降对美国经济也有不利影响。首先,可能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上升。从而会迫使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这对正在复苏的美国经济会带来冲击。由于商品的大量进口压低了美国国内商品的价格,这是这几年美国物价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美元价格上升导致进口减少,就会引起物价加快上升,物价上升必将导致提高利率,从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
其次,美元汇率下跌会对美国投资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流入美国的外国资本可能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不利。因为美元坚挺令美国吸收外资近几年持续增加,这对美国的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由于美国公司赢利不佳,第1季度外国购买美国股票的价值仅为110亿美元,只有去年同期330亿美元的1/3。目前,目前外国投资者掌握着美国约11%的股票和大部分债券。如果美元价格持续下跌,将导致外国投资者减少购买美国证券甚至抛售美国股票和国库券,从而使得外国资本流入大幅度减少和长期利率上升,这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后果可能是严重。


2.美元贬值对欧洲来说,也是利弊兼而有之。这次美元贬值所反映的根本趋势是国际储备货币由美元转向欧元。欧元问世后,原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欧元现在已表现为一种强势的,币值相对稳定的,流通性能较强的,可与美元分庭抗礼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欧元出台后,由于信心问题,外国人对欧元的偏好并不强烈。现在,欧元趁美元之危,改善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已由13%上升到18%左右。这对增强欧洲的国际金融地位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原来美国可以靠发钞票扩大自己的融资能力,现在欧洲也可以这样做了。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之所以对欧元升值表示高兴,除自豪感以外,也与欧元国际储备地位上升所带来的实际好处有关。欧元区国家乐见美元走软。美国只占欧洲国家贸易的8%,因此尽管一些制造业公司会抱怨美元贬值影响其出口,但欧元区进口价格将会下将,低通胀有利于欧洲央行维持目前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促进欧洲经济的复苏,同时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入欧洲,增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和作用。

1999年初欧元启动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动荡不已,曾出现1欧元兑1.18美元的最高点,但随后欧元一路疲软,曾创下1:0.83的历史最低点。今年初欧元正式流通后,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0.88左右,与欧元启动时相比兑美元贬值近1/3。欧洲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欧盟国家经济政策稳定,财政收支平衡,贸易没有逆差,欧元具备强势货币的宏观条件,现在只是纠正欧元兑美元汇率被低估的状况。

欧元兑美元升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一是欧元升值将使欧元国家进口石油的费用下降,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促进居民的消费;二是欧元升值缓解通胀压力,使欧洲央行减息可能性增大。一旦欧洲央行采取降息,将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三是欧元兑美元升值将促进欧洲国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消费,从而缩短欧洲国家同美国和亚洲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并有可能带动欧洲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投资;四是欧元兑美元升值可能缓解欧美多年来的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政府多年来实施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国企业竞争力减弱。美政府不得不向企业提供补助,并对一些产品提高关税,以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美元贬值后,美企业的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美国同欧洲国家的贸易摩擦可能会有所减少。

虽然欧盟委员会对欧元的走强表示欢迎,但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说,欧元的快速升值可能会把身处困境的欧洲经济推入衰退的深渊。出口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0%,欧元的升值减弱了欧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欧洲的出口下降。德国央行表示,近期欧元升值令德国出口商的处境更加困难。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欧元区3月贸易顺差为16亿欧元,远低于预期的73亿欧元,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10亿欧元。3月进口较上年同期增加4%,出口则下降 6%,降幅超出上月。欧元升值使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在美国等地的收入和利润兑换成欧元后大幅缩水,这既会使公司的股价下降,也将影响企业投资和增雇人员。虽然欢迎欧元升值的经济学家认为,强势欧元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但目前欧洲经济疲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危险已经大大降低。今年4月份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降至2.1%,已经接近欧洲央行制定的2%的目标上限。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已经警告德国有陷入通货紧缩的危险。

美元贬值对欧元各国影响不同。法国经济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米歇尔·富坎认为,欧元兑美元汇率迅速升值对欧元国家形成竞争压力几乎是肯定的,但对不同国家却产生不同的影响。爱尔兰受欧元升值的影响最大,因为爱尔兰出口到美元地区占其出口产品的20.2%,德国占11.8%,法国为10.8%,而葡萄牙只占6.5%。

欧元兑美元汇率升值对欧元区的电脑、航天业、皮鞋、服装和设备制造业等产生的冲击最大。因为IBM、惠普等许多跨国公司都在欧元区设立生产基地,如果欧元兑美元汇率升值太多,美国等跨国公司就更愿意将工厂搬到亚洲的中国或者东南亚国家去,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比欧洲低,能够使跨国公司的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鉴于目前欧洲经济的低迷,欧元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成了一个最大的弊端。形势已迫使欧洲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了降息等措施,来试图抵消这种不利影响。

另外,现在还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美元贬值是打击欧元的一场战争,这个问题说起来太费篇章,留到后文专题讨论。

3.日本强烈反对美元贬值。虽然日本的出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但却是目前整个经济中唯一具有活力的部门,日元贬值刺激了日本的出口,带动了日本经济逐步走出困境,因此,尽管日本政府面临国际社会重压,但依然继续推行日元贬值的政策。美元的贬值有可能导致日本政府恢复经济增长的努力化为泡影。但就目前的美元贬值对日本来说,目前的威胁还不大,主要原因是失之东隅收之桑隅。日元对美元虽然升值,但对欧元则跌到欧元问世以来的最低点。所以,尽管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在近年下降了,但对欧洲的出口反而上升了。

4.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严重不利。首先,由于美元贬值,外国投资者开始将风险投资转向亚洲等回报较高的新兴市场,为曾遭重创的亚洲金融体系带来更严峻的挑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开始着手改革本国的金融体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金融改革进展缓慢,此次外国风险投资再度大幅涉足亚洲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势必给亚洲金融体系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亚洲各国货币继续升值,不排除金融危机风险的发生。其次,美元汇率下挫对亚洲国家的商品出口带来影响,将阻碍亚洲经济复苏。美国是亚洲国家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从亚洲进口的商品约占整个亚洲国家出口的25%。美元贬值致使亚洲货币走强,并导致出口到美国的亚洲商品变得更加昂贵,从而使亚洲国家在出口竞争中失去优势,对亚洲经济的复苏带来更多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将亚洲经济的复苏扼杀在萌芽之中。

5.对其货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国家有利。美元贬值,采用固定联系汇率制度的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也会相对走贬,从而有利于上述国家和地区增加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但中国将面临来自其他亚洲国家要求中国改变汇率管理体制、加大汇率浮动范围、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以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

但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分散化时,需要将一部分美元兑换成欧元等外汇资产,在美元汇率下跌的情况下,兑换成本高昂。如果美元汇率出现急剧下跌,则对他们经济的发展不利。原因是美元的急跌将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小组对亚洲一些国家发出警告,在通货紧缩风险有可能加大之际,美元汇率进一步走软将给亚洲国家经济带来更大压力。美元走软将使出口美国的亚洲产品与美国本地产品相比价格上升。同时,它还使美国出口到亚洲的产品价格下降,而后一情况正是导致亚洲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报告说,通货紧缩可能会要人们付出很大代价。

5.美元贬值与市场恐慌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的基本趋势与年初预期具有较大差异,而与主导货币国的经济状况与表现也具有不同,经济对汇率的依托存在扭曲现象,主要因素是前景预期大于实际状况、周期因素大于政策取向、投机氛围大于投资抉择。

经济信心压力

当前无论美国、欧洲或日本都处于经济波动比较突出的阶段,尽管欧元区经济发展趋势相对稳定,但潜在的通货膨胀上升压力的忧虑依然不能消除,进而对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环境构成一定的隐患,并将对汇率产生直接的干扰作用;日本虽然已经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复苏的力度与时间依然不确定,即使是复苏也将十分微弱。欧日两大经济体的状况却相对好于美国,从而促使汇率走强;而美国经济从基本数据看利好较多,但经济复苏中阴影却逐渐加大,尤其是企业不良和违规现象日益突出,经济环境恶化加大,对经济信心形成打击与压制。而更为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在于经济增长中特殊政策与氛围的扶持,使得这种增长具有较大的隐忧与风险。可以说美国经济良性循环的环境与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经济信心动摇性明显,信心压力凸起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相伴随的金价与油价的上升已经表明美国经济信心大幅下挫。

金融心理忧虑

这不仅已经是影响金融商品价格调整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金融调整的必然趋势。美国经济繁荣连续10年,美国股市持续高涨6年,美元强势维持7年,这些都面临自然周期的挑战与修正。而目前美国经济金融环境已经有所变化,尤其是美元强势受到制造业的强烈抨击,而且已经对经济结构形成不利影响,不均衡十分明显,并将可能成为金融危机潜在的风险点。加之金价和油价的变化趋势,对美国金融,尤其是美元强势导致的超值风险的心理恐慌性愈加明显,经济面的脆弱性加大汇率走强的制约,进而导致投资抉择艰难、投机炒作获利性突出,汇率波动与下跌凸起。

政策调整矛盾

从经济前景到金融表现,一国经济政策的思路与取向是关键因素。尤其是日本政府对于经济改革设想与措施的变化已经使日元汇率的趋势有所逆转;而欧元区相对稳健的政策驾驭理念与策略已经使欧元稳定向上有所体现;但是美国经济政策顺畅与优化面临挑战与变更,经济持续增长与衰退有违于实际的现象表明,美国经济理念的矛盾性与混浊性已经使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尤其是财政政策空间的减小、利率抉择的艰难、美元强势超值的忧虑以及经济效益的弱化,都使美国经济政策矛盾性凸起,并且必然对汇率走势形成重要影响与牵制。美国官员虽然继续强调强势美元的货币政策原则,但是对于美元逐渐弱化又采取容忍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政策抉择的茫然与无奈。尤其是欧元兑美元汇率近期一直一路攀升,并已经接近1∶1。19的水平,明显表露美元货币政策驾驭的艰难与矛盾性加大。

当前美元贬值一方面是政策与技术的结果,其中既包括政府态度,也包括市场需求,但更为重要的另一面在于近期关于美国被再度恐怖袭击的消息十分猖獗,进而导致市场恐慌性心理紧张加大。社会安全必然对经济趋势产生重要影响,并使经济环境与政策驾驭具有直接冲击,相对应的货币价值也将有所伤害。因此,随着国际金价的变化趋势,作为与美元直接标价的产品,心理所受到的政治、军事与恐怖袭击的冲击促使黄金大幅波动。美元的下跌与金价的上涨是预警心理恐慌的反应,刺激性新闻作用十分突出。

二、日本经济低迷
与美国不同,日本的经济不景气由来已久。自90年代泡沫危机后,多届政府一直对此束手无策,导致民间消费长期不振,外贸出口持续萎靡。新上任的小泉首相指出,日本经济十年萧条的症结在于经济结构和企业经营缺乏竞争与活力。政府在财政问题上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积极财政政策使其债务负担不堪重负;而零利率也使得日本无法像美国那样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
近期由于财政金融状况加速恶化,更推动日本政府实行的日元贬值政策,可以说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2001年5月份公布的日本《通商白皮书》承认,过去以日本为主导的“雁行型”亚洲经济秩序业已崩溃。这种背景下,为了重振日本经济,代表日本少壮改革派的小泉提出“新世纪维新”,开始对财政、金融、产业结构进行全面改革。
三、美日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日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46%,美日经济衰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其不可忽视。美日经济衰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国经济突然掉头向下,出乎多数人的意料。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了4.9%,达到近16年来的最高,而美国经济也增长强劲,超过5%。但随着克林顿退任,美国经济的好运也似乎到了头。

二是随着美国高科技企业进入调整期,美国股市出现暴跌,带动全球主要股市进入熊市。过去十多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带动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屡创新高。从1997年底到2000年3月,纽约股市的市值增加了5.5万亿美元,其中11只最主要的科技股(思科、微软、雅虎等)占了增加额的一半。由于股票缩水,美国家庭拥有的财富出现了净减少(52%美国的家庭持有股票)。根据美联储的估计,美国人在股市上每赚一美元,就会增加 4分钱的消费,因此,股票市值损失将会使消费支出减少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根据一项调查,55%的美国人将取消和推迟大宗消费品购买。此外,股市下降也会严重影响投资者预期,增加融资难度和成本。
最近美日欧股票的的上升似乎传来了一丝喜讯

三是美日经济有可能同时步入衰退。美日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46%,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自从1974年以来,两国经济有好有坏,但还从没有同时出现下降或步入衰退。根据最新发表的数据,日本的工业生产指数下降3.9%,失业率最高曾上升到5.6%,经济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迫使日本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实行零利率政策。如果在这个时候美国经济出现大的问题,即使欧洲能够独善其身,单靠欧洲经济的温和增长,也无法制止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四是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渠道,除了传统的贸易往来外,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贸易往来看,亚洲对美国的依赖十分明显。与1997年相比,这种情况可以说更加突出。如果将日本排除在外的话,亚洲生产总值的 37%来自出口,其中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东南亚更是如此。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的台湾和大陆一些地区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如电脑、半导体业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地和外包加工地,如马来西亚对美国出口的80%都与信息产业有关。美国高科技业放慢速度必然会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复兴信息中心估计,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的电子产品出口将下降20个百分点,影响经济增长0.7-2.7个百分点。

四、对美日经济前景的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国家经济出现不景气,对其它国家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自1974年以来,两国经济有好有坏,但还从没有同时出现下降或步入衰退。根据最新发表的数据,日本经济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如果在这个时候美国经济出现大的问题,单靠欧洲经济的温和增长,根本无法制止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解铃还须系铃人。目前美日两国政府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利率、税率和汇率等各种杠杆。人们对美国经济的前景有多种预测,其中可能性较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呈“V”字形,即下降是短暂的止跌回升;二是呈“U”字形,即下降或衰退要持续两三个季度才开始复苏。而对日本政府而言,所有的问题都可谓积重难返,解决起来殊非易事。从近几个月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年内日本经济恐怕难以走上自律性恢复的轨道。人们形象地把日本经济改革比喻成在钢丝绳上行走,这一过程充满惊险。综上,我们可以以为,日本经济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衰退,而美国经济只是由于结构性调整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不过二者各自前景如何,目前下断言还为时过早,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如时间允许,后文还将对美国的调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6. 美国的经济和美元的将来

在美国经济曾经一度出现6.1%的强劲复苏后,国际社会大多认为将是美经济强劲增长并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了。然而那以后,美经济却险象环生,大公司假账丑闻不断、股市暴跌不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消费信心下降。美国经济如何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国际社会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一、乐观论
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主要是政府决策部门和一些经济研究机构,其理由有:
1.美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美经济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有韧性、有活力的经济”。从工业生产看,2002年上半年已连续6个月出现增长,其中6月份工业产值比上月增长0.8%,5月份的工业产值已从早先公布的0.2%增幅修正为0.4%。消费依然平稳增长,住房销售旺盛,汽车、电视机和服装等进口大增。 2002年1-3月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8.4%,大大高于1996-20001平均年增长2.43%的水平,说明90年代后期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明显改善了生产率。股市反应的主要不是实际盈利,而是预期盈利,而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反映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上来。
2.美宏观经济政策有利经济回升。 2001年一年内连续降息11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了4.5个百分点,仅为1.75%,达到40年来的最低点,使企业和个人约节省500多亿美元的借贷成本,房屋按揭、汽车无息分期付款和公司融资的条件相当优惠。美国的基准利率由于通胀较低,还有下降的空间,对经济复苏应该继续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2001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布什提出的11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减税法案,在退税400亿美元的基础上,2002年退税700亿美元;2002年3月8日美国国会又通过新的经济刺激法案,在2002年到2004年分别注入510亿、430亿和290亿美元,用于增加失业率超过4%的州的失业救济金、对新投资项目减税30%;未来10年增加农业补1600亿美元;军费预算高达3793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14.5%,为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用于国土安全的投资也翻了近一番,达到377亿美元。
3.股市泡沫基本挤干。首先,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接二连三的大公司丑闻。据统计,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112家美国公司公开修正了自己的收益数字,等于说过去的报表有假。短期的“丑闻”会比较集中地“爆”出来,股市当然不大会好,即使经济基本面有利好消息,也难以挡住这一波的冲击。但大公司违法行为的大量集中揭露和处理,有利于问题的及早解决,投资者的信心会得到较快的恢复。其次,美国的股市已经降到5年前的水平,股市市值下跌了一半以上,市盈利率已经接近长期平均水平。现在已成上升趋势。再次,股票市场与实际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密不可分。因为股市弹性大,波动大,它并不是一个评价经济是否将持久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有数次经济与股市背道而驰的例子。
4.信息技术产业复苏指日可待。导致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制约美国经济迅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资本投资软弱乏力。1995-2001年,美国企业投资的一半是信息技术产品,美国2000年的光缆网可以保证3年内不需铺设新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一个与众不同特点是升级换代快,经过2-3年的调整,信息技术的投资将恢复增长。
所以乐观者认为,美国的经济将走上增长的道路。

二、悲观论
对美国持悲观看法的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和部分经济研究机构。悲观论者中,一部分人较为乐观,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进程将十分缓慢,但不会出现再次负增长的所谓“双底”现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美国不会重蹈日本泡沫破灭后经济持续萎靡不振的复辙,但美国正在为前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积聚的大量泡沫付出昂贵的代价,美经济前景暗淡,一年内将出现再次负增长的“双底”现象。
1.一些重要经济指标没有改善。首先,失业率继续攀高。根据以往的经验,从衰退转向复苏初期,失业率还会上升。2001年3月份衰退以来,美国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从3.5%一路上升到12月份高达 5.8%;2002年2月份降至5.5%,3月份上升到5.7%,5-6月份上升到5.9%。其次,企业盈利继续下降。虽然资讯科技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出口环境恶化、美元坚挺等压抑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美900家大公司2001年第4季度的盈利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而创下最大降幅的1991年只下降19%。又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美公司的税后利润去年下降15.9%,是战后降幅最大的年度之一,尤其是标准普尔指数中500家大公司2001年总收入只有2250亿美元,下降了近50%。第三,企业投资意愿继续走弱。美企业界对于这种“无就业复苏”和“无利润复苏”深感忧虑。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美国企业对扩大投资缺乏信心。
2.美大公司假帐丑闻后果严重。首先,假帐丑闻的直接后果是这些资本几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公司出现破产倒闭,连带有关的银行、投资公司出现经济损失,无数投资者的退休储蓄化为乌有,大批工人失业。其次,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公司和证券机构的信任,沉重打击了公众对北美资本主义模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市场的信心。再次,美股市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纷纷从股市撤走资金,导致美股市下跌,美元贬值,并拖累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股市走低,给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影。自1948年以来,美国经济每次衰退低谷之后的六个月,股价平均比一年前上升24%。但在2002年6月份,也就是这次衰退结束后的6个月,股票比去年下降18%,这就等于股市比过去历次衰退结束后的同期下降42%。7月份,股价又比上月下跌10%以上。通常,降低利率会很快刺激经济增长,而股市下降对经济影响的时滞较长,目前的股票市场暴跌至少使 2003年经济减慢2-3个百分点。

3.支撑美国经济的消费岌岌可危。首先,房地产泡沫可能破灭。房地产建设热已经持续11年,是正常周期的两倍多,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长的。去年美国连续11次降息,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加上巨额货币投放市场,使房地产交易十分火爆,2001年新房、旧房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和 2.7%,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房地产热潮都已经走到尽头。最新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到2002年6月为止,新屋动工总量较2月份的峰值减少了约6.5%。而房地产一旦下降,道路将是漫长的。其次,消费者债台高筑,削弱未来的购买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和股市非理性繁荣,使美国的家庭消费持续增长。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后,由于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美国家庭更为积极地为他们的抵押进行再融资,以获得更低的贷款利率,美国的消费依然维持了增长。由于过度的消费能力主要来源于不真实的私人房产和财产的资本利得,结果导致目前家庭贷款占GDP的比例高达75%,与上一个经济周期的复苏时期相比高出10个百分点。尽管目前的短期利率已经处于40年来的最低位,但债务负担很难减轻。2002 年以来,美国股市市值在过去两年跌掉40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又缩水25000亿美元,房地产泡沫和股市财富负效应必将削弱居民的购买力。
4.宏观调控能力后劲不足。首先,财政赤字将连年加大。由于布什政府实行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过度开支,上届政府留下的财政盈余已花光,而复苏乏力又势必减少财政收入,致使今后几年不得不面对巨额财政赤字。2001年11月白宫管理与预算局就指出,在2005财政年度之前,联邦预算赤字将连年加大。其次,利率水平已经处于40年来的最低点,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美进口价格势必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会不断加大,美将面临升息的压力。再次,美主导经济的政界人士的信誉不高,要求财政部长辞职的呼声日益高涨。受人崇拜的镁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振兴经济的能力也似乎失效,国会作证之后,他对经济的乐观态度,非但没有推升股市,股市反而跌得更惨。

股市反弹美元能否走强?
美国股市自今年低点已反弹逾20%,令人联想到延续三年的熊市已接近尾声,但这样的看法却未能提振美元。这次奇怪的是,美国股市在海湾停战以来的上涨,是与美元贬值同时出现的,这与过去的规律不同,过去的规律是美元涨,美国股市就涨,美元跌,美国股市就跌,这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与资产价格的正常关系。从理论上讲,国际资本在短期内是一个常量,因此某一资本市场资本流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其他资本市场流量的减少。在供求法则作用下,国际资本所进入的市场,资产价格水平就会上涨,该市场所在国家的货币也会上涨,反之,资产价格水平与货币就会下跌。所以,一国的资本市场价格水平与货币汇率就具有同方向变动的特征。美国资本市场一向以来也是如此,过去10年美元的强势与美国股市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目前出现的反规律变化,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向欧洲,导致美元下跌和欧元上涨的同时,美国向本国的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资金,从而在美元下跌的时候,股市指数反而上升。
另外,在美国股市上涨的同时,美国的长期国债价格也上涨了,这反映为长期国债利率的下跌,5月中旬,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水平已经下跌到45年来的最低点,这说明投资美国长期国债的资金也显著增加了。一般情况下,美国国债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避风港”,当投资人认为股市风险加大的时候,才会从股市撤出资金转投国债,所以美国股市与债市价格水平一般是呈反方向变化的,两者都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很难同时发生。另据报导,5月份以来,美国大公司的领导人都在抛售自己所拥有的本公司股票,例如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总裁特德·特纳、以及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等,根据统计,5月份以来,大公司领导人和主要投资商买入与卖出股票的比例为1:3,这说明美国大公司的领导和主要的投资机构对今后一年内的美国股市并不看好。去年7月曾出现过一次大公司领导人抛售股票的高潮,当时买与卖的比例是1:4,导致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在一个半月内下跌了 27%,而这次在5月出现抛售高峰,标准普尔指数却从5月1日的916点上冲到6月7日的1007点,目前的反常情况,只能说明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一般投资人,仍然不看好美国股市的前景,把资金转投美国债市,美国股市的上涨,则另有资金渠道注入。一些投资银行指出,美股近期的上涨主要受国内需求所推动,但并不包括许多长期投资者在内。
外国资本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大约有3万亿美元之巨,在美国的国债中,外国资本占约40%,公司债中占约30%,股市市场中占约20%,如果这部分国外资本撤出,美国就要补入相应的资金。截止目前,外资对美股的买盘尚未形成规模。这说明外资可能仍担心美元将进一步贬值,造成其所购买的美元资产价值缩水。另一个令美元承压的原因是,全球投资者仍继续追捧美国以外较高收益的债券,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为40年低点,而且市场强烈预期联邦准备理事会(FED)将在本月稍後再次降息。如果FED本月果然降息,而欧洲央行(ECB)却维持利率不变的话,则双方的利差可能扩大。目前ECB与 FED的利率分别为2。0%与1。25%。

美国资产吸引力下降。与欧美企业并购有关的资金流动,亦促成欧元的优势与美元的劣势。据 ThomsonFinancial数据显示,今年美国在欧洲购入资产的价值,为欧洲购买美国公司资产的三倍多。而在全球证券投资组合调整流向之下,许多资金亦出于欧元将持续升值的预期,而纷纷涌向欧洲。分析师指出,预计未来美国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成长速度将放缓至2。5%左右,对该黯淡前景的失望情绪亦令投资者心存审慎。
近一年半以来,美元兑欧元一直走势疲弱。目前全球金融市场重量级投资者--退休基金及保险业者仍未在美股大涨後全力买进美元。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预计投资者青睐收益较高的欧洲债券,将造成美元兑欧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持续下降。尽管对美国经济可能在下半年复苏的希望,激励美股指数触及数月高点,欧美投资者仍将资金自美国撤离。瑞银华宝外汇交易分析师卡茨夫(DanielKatzive)表示,"尽管美股持续反弹,国际资金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即陆续撤出美国(股票)市场。""这是我们怀疑美元能否走强的一个原因。"
今年迄今,美元兑欧元累计下降13%,若以去年初走弱算起,则已累计贬值近40%。交易商预计,股市至少需要上涨三个月以上,才能令美元回复走强。路透6月2-4日对61位分析师进行的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年底前欧元可能升至1。20美元,这较约1。1760的汇价高出2%。据瑞银华宝的报告,美国股市已在12周内第十次出现净流出。瑞银华宝预估,全球次级市场股票中约有9%流入现金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全球分析师昆兰 (JosephQuinlan)表示,"如果你是一位欧洲投资者,而你相信欧元将走强,现在就买进美国资产的话,你就输掉了。"
在虚拟资本主义阶段,国际资本的主体也是由信用货币创造的虚拟资本,从这点来说,美国用增发货币的办法弥补资本外流缺口,只要还能保持住美元的购买力,只要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对象国还接受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就有办法平衡,就不失为是一条化解危机的途径。从目前看,美国的贸易逆差有近90%是对环太平洋地区,其中来自东亚地区的又占70个百分点上下,仅中国去年对美贸易顺差就超过1000亿美元,而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仅占约5%。所以,只要东亚地区还接受美元,还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就是国际资本往欧洲跑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但是问题在于,东亚地区以购买金融资产的方式向世界提供净储蓄,目的是为了储蓄的保值与增值,如果出现了一个更强势的货币欧元,而美国即将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美元将一路贬下去,东亚地区就会考虑外汇储备结构合理化问题,就会把持有的部分美元资产转向欧元资产。美元贬值的情况越厉害,这个转移的速度就会越快。

美元的前景依然看好
尽管目前美元兑欧元、日元等货币的汇率出现下降,短期内美元可能还会继续疲软,但长期而言,由于美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以及美政府继续坚持强势美元政策,美元不会出现大幅贬值,至少不会再现1987年兑欧洲货币和日元汇率贬值40%左右的情况。
第一,美国整体经济基本面仍很强健,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虽然美国目前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其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依然很好。2002 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2。4%,而欧元区仅为0。8%,日本仅为0。3%。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增长潜力也大大高于欧盟和日本,据估计美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3。5-4%,欧盟为2-2。5%,日本为1。5-2%。美元的长期走势将会反映在美国的经济实力上。
第二,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作用不会改变,美国作为国际资本避风港的地位不会动摇。日本、中国、台湾省等外汇储备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仍将把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据估计,2002年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至少增加了9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将购买美国资产。流入美国的外资不会大规模减少。
第三,美国政府将继续推行强势美元政策。尽管有美国制造商们的大力反对以及国际组织对美国出现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警告,美国政府仍将继续执行强势美元政策。庞大的贸易逆差仅仅是与资本项目盈余相对的一个次要因素,只要美国保持全球投资圣地的地位,那就无疑会产生贸易逆差。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经济的最大利益,美国政府在强势美元这一问题上不会改变看法。

第四,日本政府可能会干预外汇市场。为了使日本经济早日复苏,日本政府曾顶住国际社会压力有意将日元贬值,并为日元兑美元汇率制定了115到125浮动上限,然而目前日元已反弹至115附近,因此分析人士预计日本政府可能会不断干预日本外汇市场,迫使日元再次走贬,从而间接抬高美元。
让我们同时把目光投向经济繁荣的背后,也许这将给我们注入一些冷静的思考,在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是从居民减少消费支出开始,但是在这次衰退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投资减少。2001年的3个季度中投资支出逐季下降,增长速度分别为-0。2%、-14。6%、-9。3%,一直到目前为止仍无明显好转;除去消费支出,美国的公司利润也在继续下滑;全国的就业形势没有明显好转,最近甚至有所恶化,轰动一时的安然事件仅仅是众多经济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许多黑幕依然存在;加之全国股市低迷的走势并没有得到好转,这同样让大家感到担忧。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的好转是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果。例如,由于低利息率,人们提前购买汽车住房。由于商店打折,人们提前购买商品。既然是提前购买,以后必定减少购买,所以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下降。因而美国经济可能出现W型的态势。

美元贬值会不会出现一泻千里而不可收拾的局面呢?
目前看,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这是由美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的。美国经济复苏虽然不如人愿,但总体上说美国经济相对日、欧而言,依然处于强势。2002年美欧 (欧元区)日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2。4%、0。8%和0。3%;2003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将分别为2。2%、1。1%和0。8%。从目前发展形势看,美国的复苏虽然缓慢,但正在逐步走强。从经济的基本面看,如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等,美国都强于欧、日。所以说,欧元的强势并没有强劲的经济作为后盾,其高走不乏炒作因素。这样,就决定了美元贬值和欧元升值的有限性。
再者,美元过度贬值对美国和欧、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各国政府不会袖手旁观。拿美国说,其底线在于美元贬值不能过分损害净资本流入。美国政府尽管对强势美元作了不同的解释,但始终不敢轻言放弃,关键就在这里。2002年美元经常账户逆差已经上升到5034亿美元,美国能背得起这个债,全靠外国资本的流入。否则,美国人就必须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但是,由此将导致经济的大滑坡,这更是美国政府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对欧洲来说,欧元过分强劲会使出口受到严重阻碍。现在欧洲GDP的20%靠出口,所以,对欧洲说欧元升值也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升值对出口的损害不能影响经济复苏。各方都有自己的底线,这就决定美元汇率的调整不会完全失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愚蠢到重踏20世纪30年代那种以邻为壑的汇率战道路。但是,人们又必须看到外汇市场有自己的运作规律,政府干预虽然对汇市能够产生影响,但必须掌握时机,否则即使政府拿出几百亿美元入市,也难敌千百万投资者巨额买盘、卖盘的冲击。政府必须审时度势,以足够的力度,来引导投资者的走向。这就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美元对日元狂跌到79日元对1美元时,美日政府才出手干预市场的原因。
从目前情况看,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已经缩水不少,如果说美元定值高估20%,它的合理调整仍然存在一定空间。但是,欧元的升值也有一定限度(已有传说,在达到1。25附近时,欧洲央行将入世干预汇率),欧元区不会容忍美国完全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如果说在军事上单边主义还行得通,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经济上的单边主义就很难通行无阻。汇率是把双刃剑,要想趋利避害,最终还要各国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找到共盈的途径,这将是今后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的总趋势。
总之,美国既不会彻底放弃美元强势政策,也不会拘泥于用维持高汇率一种解释来阻碍对过高汇率的适度调整。汇率政策毕竟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部分,它必然要服从于稳定整体经济和促进发展的总目标。

7.关于金融霸权的一些看法

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金融霸权
二战结束以来,金融霸权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冷战时期,两弹一星,亦即核子工程、宇航工程曾是世界强国争霸的战略领域。在冷战之后,特别是在实际之交的今天,信息业与金融业则成为全球战略的基础。今天,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无不力图抢占现代金融的制高点。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都与国际金融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冷战后,由金融霸权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内部对金融权力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西方金融霸权又联合起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控制。
美国的全球新经济战略
美国良好的资本运行机制和投资意识对美国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十分有利,但转型期的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高科技市场,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现时的利润落后于投资者的预期,故需要有资本不断进入市场,以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提高了资本的全球流动能力,美国无法集中尽可能多的全球资本支撑高科技的发展,这危胁到美国的经济发展能力。
美国需要在关键时期做点什么才能使美国经济安全度过这个坎--资本投入相对减少,同时美国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利润未满足投资者期望的时期。也就是要让全球资本尽可能少的分散投入到欧洲、亚洲等市场中。等到美国经济安全渡过变个坎儿时,美国就能够持续保持信息时代的世界领先地位,就有可能制定和完全控制新的全球经济规则。

一些媒体及研究者的观点
1.英国《观察家报》曾在5月25日发表文章,认为美国财长斯诺宣布美国调整“强势美元”政策是美国向欧元宣战。
分析其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以每年约4%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和2002年,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仅有1·3%。历史经验表明,经过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末那样规模的投资高峰之后,恢复信心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渴望赢得连任的布什总统正调动一切手段竭力试图恢复经济的原因。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没能使经济信心明显恢复。于是,布什正通过减税努力支持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低利率货币政策(关键利率下调到1.25%),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实际已宣布针对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欧元区的“货币战”爆发了。
文章说,1999年面世时在1.17美元左右的欧元汇率,在2001年6月跌到平均 0.85美元,2001年平均0.89美元,2002年则为0.94美元。但是去年欧元汇率逐渐回升,至去年12月达1.02美元,本月中旬跃升到 1.15美元,最近更是触及发行时1.17美元的高位。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2/3,但它一直通过每天向世界其他地方借款15亿美元来满足其消费习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如此大量借款,这非常奇怪。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为纠正这一不平衡现象,有必要对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作重大调整。去年,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加权平均值跌了14%。在西方7国财长会议上,斯诺背离了华盛顿传统的“强势美元”政策。他表示,美元贬值 “对美国出口商是有好处的”,而且美国目前也只是对美元作“适度调整”。

2.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元贬值是华盛顿在暗压北京人民币升值
在克林顿年代,美国财政部开始敦促中国让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更多发言权。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迅速放弃那种努力,华盛顿担心中国人民币借机贬值,引起印尼、韩国、泰国、菲律宾和其它亚洲国家货币进一步贬值。美国官员在那时把人民币固定汇率看作稳定的重要因素,称赞中国的货币政策,现在他们已经改为悄悄对中国施加压力,要中国改变同美元汇率挂钩政策,强迫人民币升值。这也许是美国从东京、巴黎到墨西哥边城都能引起欢呼的唯一单边主义行动。专家预计这种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最终很可能像过去逼迫日本升值那样毫不留情。(日本长期保持对美元低估,美国则长期默认。但尼克松1971年担心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迫使日元升值。随后,美国的无情压力造成日元继续升值,引发日本九十年代的金融混乱。)
但时过境迁,布什的经济班子相信大国货币汇率更灵活时,世界经济就会更好;有些人认为中国保持人民币低估,出口机器马力大增。布什政府一再告诉中方,对外开放经济,就要采取灵活汇率。这既是预言,也是美方的愿望。中国经济决策者私下回答说:我们知道这种安排不会永远保持下去。随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双方再次会晤时继续重复同一路线。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中国有足够的理由推迟浮动汇率,美国却很少强制性理由说明立即实施浮动汇率符合中国利益。白宫还有更优先的议程,例如要中国压朝鲜不出口核武器。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报道:
[路透賓夕法尼亞州電]美國財長斯諾周一指出,美國支持中國向更靈活匯率政策邁進的一切計劃.他並稱,已對中國有意這樣做有所耳聞.
斯諾在出席賓夕法尼亞州一保健會議後告訴記者:"我們了解中國政府有意邁向以市場為基礎的靈活匯率,對此我們表示支持."
他說,"根據我收集的訊息,中國已向其他國家領導人表示,有意使人民幣匯率更具靈活性,他們的這種行動會受到鼓勵."(2003。6。17)
这是一什么样的信号?

3.国内有些研究者(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王建先生)也认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可能与美国谋求世界金融霸权,推行全球新经济战略有关。
如果说苏联解体很可能预示着这一战略的开始,不排除它与美国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投资者避之惟恐不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大量的投入了。
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动因是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亚洲的一系列行动。文章认为,索罗斯对冲基金应该是获得了强大的支持,才能使它有如此的判断力,以区区百亿基金在亚洲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而这种支持只可能来自美国。危机后,大量的资本撤退并转向美国和欧洲。
科索沃事件是因为美国希望借这一战事削弱欧洲各国的经济实力,影响投资者对欧洲经济的信心,使大量本来投资在欧洲的资本流向美国。北约国家对这一战事的希望则是以此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使欧元得以快速发展,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
最近的文章则直接说,海湾停战后美元出现贬值,这两个事件间有直接关系。美国原打算用战争手段制止国际资本流向欧洲和美元贬值,但是战争中出现了德、法、俄三国联盟,是俄罗斯站出来以军事力量护卫欧洲,而英国参战是想打软欧元后加入欧元,提高在欧元区中的地位,与美国打垮欧元的目标不同,也不愿跟随美国走上与核心欧洲对抗的道路,最后迫使美国不得不停止战争,所以美元贬值就是海湾停战后美国不得不面对的前景。
美国目前主要是想用减税、增加对资本市场的货币供应和打击股市卖空行为这三个办法,实现美国资本市场与美元的“软着陆”,但是这些办法可能都不会奏效,这将迫使美国在海湾重启战端,而在下次海湾战争中,美欧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更大了。

个人分析
70 年代末,以格拉斯为首的一批美国左派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金融霸权”的概念,所谓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家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通过控制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并以此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金融霸权理论认为,金融霸权的权力主要在于①控制货币资本或其他信用工具;②利用金融衍生物;③金融行业趋于垄断。金融霸权控制企业的两种工具是控制资本流动并设置金融市场各种参数。金融霸权对国际关系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二是进行国际金融投资,三是操纵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如果说美国想谋求世界金融霸权,推行全球新经济战略,这是谁也不会否认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少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有这个实力与资格去谋求这个霸权。现在世界上除了美国以外也没有一个地区或国家具有与美国一样的长期投资环境。但要说美元贬值是为了谋求世界金融霸权,感觉上就有一些牵强附会了。
我们知道,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霸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日趋凸现。从对国内经济结构影响来看,金融霸权通过控制资本流动,不仅可以改变左右一国的产业结构对各个部门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还会促成泡沫经济的形成,降低政策的效力并影响政府的行为。从对国际经济影响看,金融霸权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后果是加剧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金融霸权会以通过各种形式从发展中国家抽走极为稀缺的资金,同时又会扭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使其经济与社会失衡加剧,最终导致南北国家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但我们在前几章分析过,美元贬值不但无法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甚至对美国的国际金融投资的能力也会造成弱化的影响。
我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还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拥有世界第二的石油蕴藏量),把油价压下去。如果美国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倒欧元的话必须把油价提高,才能达到目的。这样的话,必须使美国把他和欧洲的利益完全划分开来,而且从现在开始和欧洲进行竞争,这样才可以引导油价上涨。
另外一个就是转移美国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以战争来促进传统产业特别是军工产业的发展。
从政治、经济的多极化的发展来看,欧元确实是对于美元的一个挑战。但如果美国打垮要欧元的话必须承担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危害的风险。我想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影响不少人还会记忆犹新。另外,有俄国支持的欧洲在军事上也是可以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美国能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由此而引起的世界大战的风险吗?!

8.美元的汇率及其影响的因素

美元的汇率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一语道破: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不能稳定。
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创了国际货币体系市场化的新时代。以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美元既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一时间难撼其货币首领地位。
对于他国来讲,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是源于美国经济实力的支撑,他国愿意多多保留,希望美元价值稳定,同时衷心希望美国的经济更为强大;而美元作为国际性货币, 使用越是频繁,同时大量被他国保留,那么美国对外的负债就越大,美国经济的稳定性趋差无疑,受债务所困的危机自然变大,美元的价值稳定向好也自然成南柯一梦。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将人人纳闷的事情一语道破: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不能稳定。从1996年开始,美元一直处于强势货币地位,它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花叶配衬,美元支持者欢欣鼓舞。9·11之后美元贬值渐显,美元支持者开始垂头丧气。对于美元价值高估却是通过市场对美元贬值而映射出来。
赞同美元贬值的观点认为,美国除了联储减息以及今后可能的减税之外,希望重振疲软经济又要预防通货紧缩,惟一的办法就是美元贬值。这样有利于解决目前企业和投资者面临的诸多问题。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W·A·刘易斯认为,从资本的形成来看,过剩的货币引起价格的上涨,是过剩的货币流入用过剩的货币进行生产性再投资的人的口袋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资本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资本家的大小,其次取决于有多少利益归于这个阶级。

资金流动与利率调整
近期外汇市场的变化趋势有违于经济基本面,尤其是美国经济趋势的看法并不乐观,市场状况更多的受到资金信心的影响与政策导向的引导。尤其是近期美股的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驾驭明显具有通盘考虑。如果股市汇市双双下跌,对美国经济信心和资金心理的冲击与影响将会十分明显。因为,目前美国经济相对处于较为不利的地步,信心的脆弱性和资金脆弱性较为明显。
1、经济环境与背景——突出于经济质量与内涵的支持。近期美股暴跌的状况不仅没有连带美元汇率下挫,反而形成向上趋势,表明美国经济的质量与速度的深刻变化与飞跃。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明显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尽管2000年美国经济出现减速趋势,但其全年的GDP总值占全球的比例继续上升,达到30.2%。美国经济对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愈加重要,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已经由于美国经济减速而下调至3.4%,原来的预期为4.2%。
2、企业状况与预期——突出于价值回归与泡沫化解的需要。企业的业绩对股市的支撑减弱必然导致价值跌落。
3、市场惯性与心理——突出于政策与技术效益的保障。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明显减速和美国企业预期的下降,市场心理受到冲击,交易惯性拉动价格下跌明显。而目前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政策与技术的主导性。众所周知,美股对美国经济以及国民信心支持作用十分重要,美股稳定就可以稳住市场,美国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而美股背后企业结构与效益的支持依然有利,美国企业的规模、结构、技术、效益与影响依然全球第一,因而美股承受暴跌打击的能力已经远远强于过去,承受力明显增强。美股的升降中政策引导与技术铺垫较为明显。经过市场的检验,美联储利率调控的举措将更有实效和意义。美联储政策效益把握的相对成功已经对美国经济形成良性支持,因此,美联储更会谨慎决策,注重效果。
上述原因中表现了美国资金调整的预期与技巧,为此,美元汇率的情况是配合美国政策与技术实施的必要取向,股市上扬与汇市下跌的默契将有助于美国经济的调整。但是,未来美联储的利率抉择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大幅度降息的举措既有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降息中存在信心与心理、内部与外部、汇价与股价的对立与矛盾。降息对经济信心形成刺激中将会进一步打压市场心理预期;而外部环境的逐渐利好的改善已经明显减弱美国经济优势诸多的国际空间,内部问题的积压与调节具有更大的压力;利率调整中的下降将会明显压制美元汇率,而拉动股市利好,但美元与欧元竞争的紧迫,美元的疲软将加大欧元的信心与心理,对美元资产形成实质的威胁与冲击,而主导货币的份额与作用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对全球的主导愈加重要。布什的经济政策转变,并没有完全影响格林斯潘对经济金融驾驭的思路与考虑,金融调控的连续性将会继续体现。因此,未来外汇市场资金信心心理交易中的政策性将十分明显,美元货币政策的主导与主动将愈加灵活,汇率的波动也愈加激烈。

美元指数
出人意料的,美元指数并非来自CBOT或是CME,而是出自纽约棉花交易所(NYCE)。纽约棉花交易所建立于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仲介商所组成,目前是纽约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货与选择权交易所。在1985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门,正式进军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数期货。美元指数期货的计算原则是以全球各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为基础,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出美元的整体强弱程度,以100为强弱分界线。在欧元推出之前,一共采取了10個国家为计算标的,以德国马克克、日元、法国法郎、及英镑为主。其权重表如下表所示。
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
美元指数期货的计算原则是以全球各主要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结算量为基础,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出美元的整体强弱程度,以100为强弱分界线。在1999年1月1日欧元推出后,这个期货合约的标的物进行了调整,从十个国家减少为六个国家,欧元也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权重最大的货币,其所占权重达到了57.6%,因此,欧元的波动对于美元指数的强弱影响最大。
币别指数权重(%)
欧元57.6
日元13.6
英镑11.9
加拿大元9.1
瑞典克朗4.2
瑞士法郎3.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